記者10月27日從山東省統計局獲悉,根據地區生產總值核算結果,今年前三季度山東地區生產總值為77115億元,按不變價格計算,增長5.6%,分產業看,第一產業增加值4825億元,增長3.9%;第二產業增加值30150億元,增長5.3%;第三產業增加值42140億元,增長6.1%。
農業發展總體穩定,農產品供應充足
前三季度,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長4.3%,與上半年持平。蔬菜瓜果持續增產,蔬菜產量增長3.1%,瓜果產量增長2.6%。畜牧業穩中向好,主要畜禽肉蛋奶產量增長4.0%;生豬出欄增長4.4%,比上半年提高2.8個百分點;家禽養殖規模持續擴大,出欄增長15.4%。漁業增速提升,水產品產量增長4.7%,比上半年提高0.2個百分點。
工業生產較快增長,裝備制造拉動作用顯著

堅定不移實施工業經濟頭號工程,打造經濟發展強引擎,統籌推動工業經濟速效并進、量質齊升。前三季度,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.8%,比上半年提高0.1個百分點。分經濟類型看,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3.5%,股份制企業增長8.2%,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增長5.1%,私營企業增長6.8%。從三大門類看,規模以上采礦業增長6.0%,制造業增長8.9%,電力、熱力、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與同期持平。從重點行業看,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2.0%,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4.2個百分點,上拉全省工業增速3.0個百分點。其中,汽車、鐵路船舶、電子等行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7.0%、14.9%、16.6%。
服務業運行穩健,行業增長面持續向好
聚焦服務業提質升級,推動生產性服務業高端化發展,服務業保持平穩健康運行。1-8月,全省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5.4%。分行業看,32個行業大類中,有28個行業營業收入實現增長,增長面為87.5%。其中,娛樂業、公共設施管理業、商務服務業等保持較快增長,營業收入增速分別為19.4%、18.9%、16.9%。
消費市場平穩增長,線上消費增勢良好

深入實施提振消費行動,商品、服務消費升級提質,消費需求持續釋放。前三季度,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386.1億元,增長5.6%。其中,限額以上零售額增長6.7%。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,城鎮消費品零售額增長5.6%;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增長5.8%。限額以上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755.4億元,增長17.1%,高于限上零售額增速10.4個百分點;占限上零售額比重為17.5%,拉動限上零售額增長2.7個百分點。
投資質效穩步提升,工業投資增長較快
聚焦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擴大有效投資,加快推進“兩重”建設和“兩新”工作,投資結構優化,質效提升穩步推進。前三季度,全省固定資產投資下降3.7%。分領域看,制造業投資增長3.6%,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11.3%。工業投資增勢穩健,增長7.7%,高于全部投資11.4個百分點,拉動全部投資增長3.1個百分點。其中,專用設備制造業、金屬制品業、通用設備制造業投資分別增長10.3%、21.9%和29.5%。
貨物進出口持續增長,貿易結構不斷優化

穩外貿政策接續發力、落地見效,扎實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,進出口實現穩健增長。前三季度,全省貨物進出口總額2.62萬億元,增長5.5%。其中,出口1.60萬億元,增長5.3%;進口1.02萬億元,增長5.8%。貿易結構不斷優化,前三季度,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7.0%,占進出口總額的65.6%。機電產品出口增長9.9%,占出口總額的48.8%。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6.8%,占進出口總額的75.7%。積極拓展“一帶一路”共建國家市場,對共建國家進出口增長9.2%,占比達64.2%。
居民消費價格基本平穩,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低位運行
擴內需、促消費相關政策持續顯效,推動供需結構持續改善,有力支撐物價總體穩定。前三季度,全省CPI下降0.2%,分類別看,食品煙酒價格下降1.4%,衣著價格上漲1.2%,居住價格下降0.3%,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0.6%,交通通信價格下降2.6%,教育文化娛樂價格上漲1.7%,醫療保健價格上漲0.3%,其他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9.0%。前三季度,全省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2.6%,購進價格下降2.3%。
就業形勢總體穩定,居民收入穩步提高

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,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,推進高質量充分就業、居民收入穩定增長,持續筑牢民生之本。前三季度,全省城鎮新增就業105.9萬人,增長1.1%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826元,同比名義增長5.0%。按常住地分,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697元,增長4.4%;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64元,增長5.1%。
總的來看,前三季度全省經濟運行保持了穩健向好的發展態勢,全省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條件沒有改變,加之一攬子宏觀政策發力顯效,高質量發展勢頭持續增強。同時也要看到,當前外部環境復雜嚴峻,國內循環堵點卡點依然較多,推動經濟回升向好仍面臨挑戰。下一步,山東將奮力拼搏、攻堅克難,更好統籌創新生產供給與釋放有效需求,更好統籌培育新動能與更新舊動能,更好統籌穩定經濟增長與應對風險挑戰,推動全省經濟持續穩健向好、進中提質。